历经两年时间和数十次迭代,燕麦云终于将迎来新一代产品——燕麦云5.0的发布。
作为公司最大的产品经理,我很想借本期《何洋开讲》,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思路和体会。
“数据资产安全”是燕麦云系列产品开发之初的核心理念,但并不是一开始就被客户理解。
尽管文件数据存储是很多政企的刚需,但当时他们的第一选择是NAS存储设备。NAS存储设备不但售价低,操作门槛也很低,具备普通电脑操作基础的就可以很快上手。
当时我们向客户推介燕麦云的时候,最常听到的拒绝理由是:“我们用不着那么安全,现在这个已经够用了。”
首先,当时的数据环境比现在简单得多,大家对“数据价值”的理解也远远不像现在这么成熟;其次,我们当时采用了很先进的数据安全技术,一味追求在产品功能的呈现上“为用户好”,却没考虑到用户在使用上的体验,这确实是当时产品做得不够的地方。
如何在切实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将产品做得更智能、更有用,更平易近人,这个也成为了我后来在迭代燕麦云产品时的信条。
随着时间推移,我对市场方向的判断一个个被验证;而扎实的口碑积累也让燕麦云产品的价值逐渐被客户认可。
2017年,以Wanncry勒索病毒为标志性事件的互联网数据安全问题在全球范围内集中爆发;国内外三天两头便能看到类似影视作品被非法盗播、商业机密配方被盗、个人隐私信息外泄等新闻;此外,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也隐藏着许多“安全陷阱”,比如手机闪存丢数据、共享充电宝植入监控病毒、摄像头漏洞被远程操控等等。
很多人“后知后觉”地发现,在信息爆炸、万物联网的年代,在面对新型数据安全威胁的时候,很多传统的网络数据产品已经力不从心。
所幸,燕麦云多年来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理念和产品哲学,坚决基于“数据资产安全”打造产品解决方案。我深刻意识到,要打造一款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就必须得有一套完整的顶层安全机制,明确产品边界。
“数据资产的智能保险箱”是我对燕麦云5.0产品的概括:
其中“数据资产”代表了产品功能的处理对象——“数据资产”之所以被称之为“资产”,是因为它能在企业中充分流动、协同、并能产生价值;而“智能保险箱”则代表了产品形态。
“保险箱”给人们的印象是一种极致安全的物品存放方式,我将它作为了燕麦云5.0产品的价值准绳,由它去明确在产品中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变通”的边界在哪里。
安全,是燕麦云一直能做且能做好的事情,2018年我们持续深耕了燕麦云高端制造业的标杆客户比亚迪集团,燕麦云高端制造业解决方案覆盖了比亚迪集团全部20万员工。在这个规模化的应用场景中,我们提炼出了一系列创新且实用的数据安全功能,如“存储区域安全管理”、“智能安全防护”等功能,并将其集成到燕麦云5.0产品中。
另外,为了落实极致的安全体验,我们更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了国际领先的数据安全技术“FILEDNA™智能文件基因”,在数据的流转中又加了一层动态保险,滴水不漏的保证文件安全。
燕麦云的服务对象是政企,数据资产的所有权在单位而非个人。
因此,在面对企业中的一些用户提出功能需求时,如果经过评估会对企业的数据安全产生影响,我们会坚决说NO。
我认为一款有价值的产品,做什么重要,而不做什么更加重要,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点,取舍是必须的。
市面上很多产品,在过度满足个体需求的时候,却忽略了更大的利益,逐渐迷失了自己。
这里我举两个常见的安全漏洞,一是过于强调协同的便捷性而罔顾数据的安全性,在产品中任何用户都可以无阻碍地将企业数据通过外链的形式分享出去;二是为了方便实现某些功能而将机密数据资产转交给第三方,例如为了预览观感和功能性将企业数据资产放到第三方空间中进行预览与编辑等。
企业数据资产如果不能流转和协同,价值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燕麦云5.0产品有着自己独特的变通方法。
例如,针对上述外链可以无阻碍分享出去的漏洞,燕麦云5.0推出了两个功能来加强外链的管理:
一是外链审批,企业可设置所有从保险箱外链出去的数据资产,都要经过专人审批;二是外链快照,所有外链出去的文件,都是从源文件生成的一个安全快照,这个快照将保留文件在生成外链那一刻的状态且不可更改,便于后续审计。
再例如,针对文件的预览和编辑问题,燕麦云5.0的“在线交互编辑”技术完美解决了数据资产的预览和编辑问题,同时将数据留在客户本地。用户可在线编辑任意格式文件,实时将内容更新到云端,有效提升了办公效率。
燕麦云5.0产品是“数据资产的智能保险箱”,它将数据资产存储、管控、流转与应用等一并纳入其中,实现了数据安全与协同办公的完美平衡。